10505434_746211175455532_6950471149412160278_n   

IMG_7513

好快,蘇門答臘的探索行程已經是最後一天,

雖然前面幾天住在棉蘭,但因為行程滿檔而沒有機會好好看看這城市,

今天就決定留在棉蘭探索城事。

P1420435  

棉蘭是印尼僅次於雅加達、泗水的第三大城,亦是蘇門答臘最大城市。

棉蘭曾經是荷蘭殖民城市,因此城裡保留許多殖民時期的建築物,

除此之外,在街上可以看到各式的宗教建築,如佛教寺廟、回教清真寺、基督教教堂、印度廟等,

這是因為棉蘭是由多元民族群體組成的,例如爪哇人、馬來人、華人、巴塔克族、卡羅族等等,

在這樣的民族交融下,比起印尼其它城市,棉蘭擁有更豐富的文化景觀。

P1410874  

在這幾天進出棉蘭市區的經驗,深刻感受到棉蘭的繁華,無時無刻路上交通都非常繁忙,

寬闊的馬路總能背擠得水泄不通,遇上尖峰時間還得塞上一陣子呢!

棉蘭的交通工具非常多樣化,我每天都會用力觀察各式各樣的私家車、機車、小巴士公車Opelet和三輪車Becak,

這裡使用的配色非常大膽、特殊,我想這與當地豐富的文化背景有關。

 

今天我們探索棉蘭的第一站是位Jl Ahmad Yani(唐人街)華裔商人Tjong A Fie張耀軒的故居故居

P1420428  

Tjong A Fie張耀軒(1860–1921)祖籍中國廣東,他是一位當代很有成就的企業投資商人,

他在印尼蘇門答臘進行各種企業與投資,有種植園、油棕園、糖廠、銀行,甚至到經營當地鐵路,

當時的勞動工人超過10萬人,有許多華人因為張耀軒先生來到棉蘭工作,而進而出現現今的華人區/唐人街。

張耀軒先生做事深思熟慮並懂得尊重人,因此不僅與得利蘇丹、荷蘭統治者的關係良好,

也受到當地民眾的愛戴,而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張耀軒故居的設立。

P1420389  

P1420392  

目前這個故居除了一小塊別院還保留給後代子孫居住外,其餘部分則是開放給大眾參觀。

這棟建築風格結合中式與歐式的設計元素,在一樓可以看到傳統中式三合院才會出現的祠堂,

建築物的中間還有一個天井,但抬頭看到二樓門扇設計卻是歐式風格。導覽員說內部的建材來自世界各地,

而每個房間會隨用途而設計成不同的風格,例如有中式風格的起居室、有和蘇丹國王開會用的中東風格會議室、有歐式的宴會廳堂,

由此可知張耀軒先生當時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國際化程度。

 

IMG_7492  

接著來到棉蘭市內最大的清真寺Mesjid Raya,這裡是屬於德利蘇丹的一個遺跡,它也被譽為目前北蘇門答臘最美的清真寺

清真寺全天候開放供遊客參觀(除了穆斯林禮拜時間),但進入參觀之前必須要穿上合適的服裝以示尊重,

男性要遮住肚臍到膝蓋,女性只能露出臉和手,所以都包頭巾、長裙或長袍,

若是臨時決定前往參觀,可以在出入口處租借女生用頭巾和男生的沙龍。

IMG_4219  

女生圍頭巾的方法很簡單,將頭巾比例一邊長一邊短的先蓋住頭部與額頭,

將長邊繞過下巴,遮住脖子只露出臉,在將頭巾長邊的一角用別針固定住。

 

圍好頭巾我們就可以準備進到清真寺嘍

IMG_4178  

進入清真寺時會看到有木隔板,這是作為男女分隔用,男女會各自在隔板的兩邊對著麥加的方向朝拜。

清真寺內沒有供奉任何雕像、畫像或供品,就連牆上裝飾瓷磚和彩繪玻璃都僅有繪製自然元素。

進到Mesjid Raya內只有看到圍繞的柱廊,中心有一個大拱頂,

主要的牆是向麥加的方向,而壁中有一座帶階梯的高台,是在主麻日時,會有人站在上面帶領誦讀《古蘭經》用的。

在做禮拜的地方通常會底鋪有地毯,因為穆斯林需要赤腳禮拜,而他們做禮拜時,一般是會緊密的貼著站,據說這是為了表現團結而不讓惡魔有機會置身在他們其中。

在Mesjid Raya的後方庭院可以看到德利蘇丹家族的墓園,

穆斯林的習俗是人在死後必須在三日內土葬,一切從簡,不用棺木,不花大錢建造或裝飾填墓,

他們僅在碑石上刻上亡人姓名及碑石記號,他們也沒有祭拜祖先的活動,

但允許以遊墳的形式來紀念亡人並提醒在世的人要領悟人生、警惕死亡。

 

下一站我們來到距離清真寺不遠處的棉蘭郵局KANTOR POS

IMG_7483  DSC04868

郵局大概是我到訪每個國家必定要去的景點,

旅行時我會畫明信片給自己,用明信片日記的方式將旅程記錄下來,

等收到明信片的那一刻,對趟旅行的回憶會立刻湧現出來。

我也會在旅行時寄明信片給朋友,跟他們分享我在旅行的所見所聞和感受,

所以來訪蘇門答臘的這幾天一直在找當地的明信片,但四處遍尋不著,

只得來棉蘭郵局碰碰運氣,還好在這裡買齊要寄出的明信片和郵票,總算可以交差了:)

 

 IMG_4127  

棉蘭郵局裡的郵筒好可愛,是他們傳統巴塔克族的房子造型,

我將寫生多巴湖湖景的明信片投入郵筒,並默默祈禱明信片能順利到家呀!


離開郵局後,我們在一間咖啡廳外頭看見一台有趣的車子。

P1420500  

哇~是麵包車噎!

但比起台灣的移動是麵包店,這個麵包車陽春且簡便許多。

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下午放學時麵包車的廣播在巷子裡響起,我總會拉著妹妹去看要吃什麼,

我最喜歡像棒棒糖一樣的巧顆粒麵包跟奶油花生麵包。

看到這檯穿梭在棉蘭市區的麵包車,讓我回到小時候的純真歲月。

我問麵包車主人這些麵包是他自己做的嗎?他說這是統一從生產工廠買來,每天都是固定種類、數量的麵包,

而在我們訪問大哥時,旁邊不斷呼嘯過好幾輛麵包機車,可見這個工作在棉蘭也是挺熱門的!

 

 IMG_4308  

原本是很騎騎看蘇門答臘版麵包車沿街叫賣一下的,

但礙於這是打擋車而作罷,只好央求大哥在我去繞繞,感受棉蘭市區街頭巷弄的風情。

好心的大哥欣然答應,載我在這個街區繞繞,一路上不斷有當地居民對大哥投以好奇的眼神,大概是想今天到底能不能買麵包呢?

 IMG_7526  

來訪蘇門答臘的這幾天都是隔著車子窗戶感受四周川流不息的車陣,

當我坐在麵包車後座時,看著印尼車神們在街頭較勁、聽著大哥規律的喇叭聲和一長串叫賣聲,能近距離感受在地生活真的非常神奇。

告別麵包車大哥後,我們來到當地人年輕人最愛來的咖啡館參觀,而這裡也是我在蘇門答臘探索的最後一站。

 

P1420524  

咖啡廳賣得跟我們在馬達山學泡的kopi susu是一樣的,只是這裡用的是更絢麗的沖泡技巧來吸引人,

沖泡人員會將濾網拿的超高,而咖啡就像瀑布一瀉而下到杯中。

咖啡廳裡的氣氛不像台灣咖啡廳走藝文風格,這裡反而更像東區的茶街,很熱鬧、精力旺盛的感覺,

年輕人會跟朋友約在店裡開心的喝咖啡、大聲的談天說笑,

下午三四點來訪發現裡面早已經坐滿人,我們選了僅剩的靠二樓陽台位置坐下。

從露天陽台望出去是棉蘭的街道和擁擠的車震,

我隨手拿起桌上的咖啡當顏料,把對蘇門答臘的觀察跟記憶轉化成圖像記錄下來。

 IMG_4404  

20141124145524452_0013

蘇門答臘雖然我們很常聽過,但是我們一點也不了解,親自走過這個地方,

即便會發現這城市沒那麼先進便利,但你會被這裡人的生命力、知足給深深地吸引住,然後體認到生命價值的單純與純粹。

一直記得棉蘭市區的布行叔叔對我們說:「煩惱呀~誰沒有煩惱。人呀~健康最重要,沒什麼好擔心的,只要身體健康,錢再賺就有。」

 

sumatra_daya ilustration_day8  

出發前的我,內心是糾結、矛盾、膽怯的,有太多的顧慮和煩惱、擔憂盤繞著,

而這次的蘇門答臘之旅讓我更勇敢了、更願意去面對不確定的事情、然後更放得開去嘗試一些新的事。

 

這就是我喜歡的旅行,它不是景點名勝集點卡而像是大富翁遊戲,

你永遠不知道將前進多少、不知道你下一秒會遇到什麼驚喜或困難,

正因為未知,這樣的旅行才有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自己。

 

去探索未知的自己
去探索所有你畏懼的事情
去探索你自己各種的可能性

 IMG_7840  

arrow
arrow

    daya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